本氏拟鹑

Subdesert Mesite Monias benschi

本氏拟鹑(英文名:Subdesert Mesite,学名:Monias benschi),是拟鹑目拟鹑科本氏拟鹑属的地面栖息鸟类,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沿海狭窄地带,以独特的长而向下弯曲的喙和灰色上体、白色眉纹为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本氏拟鹑体型中等,长约32厘米,具有相对长而下弯的喙,腿比Mesitornis属的种类更长。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黑色新月形斑点,雌鸟喉部和胸部有广泛的红褐色标记,眉纹前部淡黄而非白色,侧翼和下尾覆羽棕色,有时带有暗色斑点。虹膜颜色因性别而异,雄鸟呈红色,雌鸟橙色至棕色;喙基部广泛呈红色;腿和脚红色。幼鸟整体较暗淡,胸部有暗斑,喙深灰色,腿和脚粉红色。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鸣叫声,开始时为好奇的‘tsik’声,随后转变为松散的颤音,通常由多只鸟组成的合唱团高亢地唱出。

生活习性: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的刺状亚沙漠灌木丛中,高度5至15米,海拔从海平面至130米。群居生活,小群体更常见于完好、高大的森林,大群体则出现在低矮的森林中。适应一定程度的生境破坏,能在较为开阔的地区生存,只要附近有丰富的落叶层。避开过于密集的植被和完全缺乏遮阴的地方。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1月,但不受降雨影响,全年均可繁殖,甚至在旱季高峰期也有繁殖记录。巢为开放平台,由少量树枝、树叶和树皮构成,装饰有苔藓,大小约15×30厘米,位于灌木、藤蔓或树木上,离地0.6至2米。每对繁殖个体每年建多个巢,但仅使用其中一个。雄鸟负责筑巢。每次产卵1至2枚,通常为两枚。两性共同孵卵和照顾幼鸟。

区别辨识:与Coua属鸟类相比,本氏拟鹑拥有更长、向下弯曲的喙,苍白的眉纹,以及雌鸟主要为红褐色或雄鸟斑驳的白色胸部。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南部沿海地带,从Mangoky河以北至Fiheranana河以南,占据一条长约200公里,宽约70至80公里的地带。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本氏拟鹑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本氏拟鹑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